3的倍数特征教学反思

更新时间:2023-02-08 19:42:19
3的倍数特征教学反思

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,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,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,那么写教学反思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?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3的倍数特征教学反思,欢迎大家分享。

3的倍数特征教学反思1

《3的倍数的特征》是学生在学习过2.5倍数特征之后的又一内容,因为2.5的倍数的特征仅仅体现在个位上的数,比较明显,容易理解。而3的倍数的特征,不能只从个位上的数来判断,必须把其他各位上的数相加,看所得的和是否为3的倍数来判断,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。我决定在这节课中突出学生的自主探索,使学生猜想——观察——再观察——动手试验的过程中,概括归纳出了3的倍数特征。

一、猜想:让学生回顾旧知,2的倍数和5的倍数有什么特征,学生们发现都只要看一个数个位上的数就行了,于是很顺地设下了陷阱:同学们,那猜猜看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呢?由于受2的倍数和5的倍数的特征的影响,有学生很自然猜测到:“个位上是0,3,6,9的数一定是3的倍数”。

二、验证::先让学生在百数图中找找看,显然像13、16、19等等的数不是3的倍数,学生初步发现了3的倍数的特征与2和5的倍数不同,不表现在数的个位上,那3的倍数究竟与什么有关系呢。

三、探究:在此基础上,让学生在百数图中找出3的倍数的数,如果把这些3的倍数的个位数字和十位数字进行调换,它还是3的倍数吗?(让学生动手验证)

12→2115→5118→8124→4227→72

我们发现调换位置后还是3的倍数,那3的倍数有什么奥妙呢?

……此处隐藏10974个字……。

赵老师先复习了2、5的倍数的特征,为这节课的学习打下了基础。赵老师以学生原有认知为基础,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,利用学生刚学完“2、5的倍数的特征”迁移到“3的倍数的特征”的问题中,由此萌发疑问,激发强烈的探究欲望,因此学生很快进入问题情境,猜测、否定、反思、观察、讨论,使得大部分学生渐渐进入了探究者的角色。

二、亲身经历,探索规律。

本节课教师努力尝试构建数学生态课堂,让学生继续利用小棒摆一摆,进而发现不止是3根、6根小棒能摆出3的倍数,9根也能“只要小棒的根数是3的倍数,摆出来的数就是3的倍数。”教师将“动手摆小棒”升级为“脑中拨计数器”,将“直观性思维”升华为“理性思维”,通过小组交流、集体验证,学生的探索发现离“3的倍数的特征”只有咫尺之遥。整节课让学生经历“动手操作——观察发现——举例验证——归纳总结”的探究过程,实现课程、师生、知识等多层次的互动。

三、精心选题,巩固新知。

习题的设计力争在突出重点,突破难点,遵循学生认知规律的基础上,体现基础性、层次性、灵活性、生活性、趣味性。本节课教师设计了3道练习题。在巩固练习部分,第(1)、(2)题是基本题;第(3)题,教师努力拉近数学与生活的联系。把数学和生活有机联系起来,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作用和价值,初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事物、思考问题,树立学好数学、用好数学的志趣。

四、回顾梳理,举一反。

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注意“学习方法”的指导,让学生感受到掌握方法才能举一反三,真正做到触类旁通。最后一个环节设计了让学生静静的回顾这节课的学习历程“动手操作——观察发现——举例验证——归纳总结”,使其在数学思想上做进一步的提升。

《3的倍数特征教学反思.doc》
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,方便收藏和打印
推荐度:
点击下载文档

文档为doc格式